2015年是中国创业思潮迸发的“元年”,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唤醒沉睡在冰雪土地下的创业芽苗。2014年的深圳,平均每26人就开有一家公司,2015年这个数据在刷新,“创业之都”是大众对这座城市的称呼。
这一波热潮,跟美国18-19世纪,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所有人都涌向金矿发源地。这股热潮一直席卷到圣弗朗西斯科北部的俄勒冈及南部的墨西哥,成千上万的淘金者使加利福尼亚人口猛增,并且许多新近出现的城镇很快成为国际性的城市。当年的淘金潮对美国18-19世纪的经济开发,农业、交通、服务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国的这一波创业热潮,将会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对创业型城市的构建和推进,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也许,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图为F518时尚创意园全景图
冷静创业: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与行业,还有心态
在当下全民创业时代,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学生还是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高管,不管是工人还是白领都大谈特谈“创业经”。在政府和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休学创业允许保留3年学籍,公务员放下铁饭碗下海经商,腾讯系、百度系、阿里系,南方系高管纷纷离职,成为商海中的弄潮儿。创业成为时代的洪流,每位创业者希冀在洪流的挟裹下,能够成为“站在风口上的猪”。
赛富亚洲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在两岸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论坛上引用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描述当下的创业环境,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对年轻人创业如此支持,同时,他也指出,创业本质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成功率从来没有超过1%。
创业者需要梦想的激情以及坚持实事的韧性,如果仅仅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工作压力或者一时兴起毫无规划选择创业,成功率几乎为零。据了解,成功创业者的年龄大多在30岁到38岁之间,同时,多数创业者在第三次创业时获得成功,大部分人的第一次创业都以失败而告终。
尽管当今时代优待创业者,创业之路却并非康庄大道,路上布满荆棘及沙砾,甚至猛兽出没。因此,创业者不仅要有直面“淋漓鲜血”的勇士心态,也要成为善渔者鱼的人,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行业、以及善用政府、各地孵化器、投资机构制造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图为创意101国际孵化器内景图
冷静创业:选择合适的孵化器
随着轰轰烈烈的创业热潮出现,全国各地出现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井喷而起,它们有的以当地政府主导而建,有的是市场自发形成。根据我国科技部对孵化器的分类,国内孵化器可分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4种形式。其中前者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后三者需经科技部或者联合教育部批准认定才可设立。
现状是,众创空间,孵化器,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甚至已经拥堵不堪,然而空间里面却是空空如也,缺乏内容以及清晰的商业模式。尽管不同孵化器提供不同的孵化服务,但是基本常见是免费入孵或者租金优惠、还有政策解读、法律咨询等。
实际上,孵化器最早发源于美国,1959年贝特维亚工业中心成立标志着美国孵化器正式进入发展初期。美国孵化器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提供基本创业服务--政府机构强力推广--风险投资介入--孵化器独立投资四个阶段,是世界各国中孵化器运作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各地孵化器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在沿海一线城市当中,已经进入到孵化器独立投资阶段,而二三线城市及内陆地区,孵化器仍然处于初级提供创业服务以及政府机构强力推广阶段。毫无疑问的是,孵化器跟早几年的文化园区一样,会迅速的增长到数千家甚至更多。
投中研究院根据市场化运作孵化器的最初设立目的和设立主体差异,将市场化孵化器分为独立孵化器、战(略)投(资)系孵化器、VC系孵化器3类。
独立孵化器典型孵化机构如车库咖啡、早期的创新工场,它们最初是单纯为孵化企业而设定的主题,围绕初创企业提供全部免费或超低费用的创业服务,孵化企业多数通过36氪、天使汇等第三方合作平台/机构筛选推荐获得。
战略投资系孵化器典型代表是联想之星和创意101国际孵化器,前者依托联想,后者依托深圳创意投资集团。这类孵化器为孵化企业提供很多免费业务和资源支持,使孵化企业输出的产品、效应、影响等与集团形成战略协同效应。
VC系孵化器是指市场内VC机构投前服务或投后管理的延伸,主要是服务与VC机构的投资业务,如依托京西创投的京西创业公社。
此外,全国各地遍布的创意园提供类似孵化器的作用,它们有综合性,动漫、影视、艺术、科技等类型,有单纯依靠租金生存,有的会构建园区企业产业链、提供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如F518时尚创意园。
因而,创业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孵化器,无疑会对创业提供巨大帮助。
图为o+创投汇在文博会活动期间的巨型海报图
冷静创业: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机构
在创业过程中,资金和投融资需求贯穿始终,资金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对于创业起来而言,天使论及Pre-A轮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最早的天使投资起源于1986年,由政府主导实施的“863计划”,而天使投资的真正诞生则得益于互联网、高新科技企业的兴起和国外创业投资机构的进入。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资金盈余阶层,开始涉及天使投资,如著名投资人李开复、雷军等。目前,按照投资主体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独立天使、政府基金和天使投资机构三种。
近些年来,天使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2014年至今,一夜涌现的投资人、投融资机构等,不仅让创业者眼花缭乱,而且产生诸多问题。
大头兄弟文化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严华培曾在2014年参加某知名机构举办的创业大赛,名列前茅,赢获500万人民币意向天使投资,然而后续迟迟未跟进,使得严华培无奈“另谋出路”。无独有偶,前海疆域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陈思达遇到类似的事情。
据一位不具名投资人透露,国内投资机构存在的某些现状,可能不利于创业公司持续发展,如投融资机构天使论持股过多,打击创业者创业热情;投融资机构擅长资本运作却对创业企业没有太多实质上的帮助;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人借壳创业公司,转手抛卖等。
大多数创业者对投融资潜在需求并不明确,除了资金需求之外没能够挖掘投资人、投资机构背后的各类资源,如管理经验、行业经验、人脉资源、业务资源等。
O+创投汇负责人王锦洋认为,创业者需要炼就火眼金睛,从诸多投资人、投融资机构当中,选择合适的投资人及投资机构,助力初创企业成长发展。
创业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才是偶然的——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曾在《商业价值》杂志的峰会上这样说。尽管创业思潮席卷全国,各地政府政策支持、孵化器、投资人、投资机构助力创业者创业,然而浪涛拍岸,暗潮涌动,创业者不仅需要了解创业方向,也需要有明智眼光选择助力发展的“手杖”。